專題文章
第77站「北投普濟寺」佛寺巡禮
Post Update by 小編 on 2020-11-30 19:14:53

77站「北投普濟寺」佛寺巡禮
北投普濟寺,舊名鐵真院,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北投區林泉里的臨濟宗佛寺,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員工捐款建立,19161月落成,列為市定古蹟。

普濟寺今天的面貌主要來自日治時期昭和9(公元1934)的重新修建,正殿以臺灣檜木為建材,至今保存良好,是臺灣現存少見的日式風格寺院建築。從日治時期的「鐵真院」,到國民政府遷臺後的「普濟寺」,相同的建築空間曾經作為佛教不同宗派的傳道場所,但至今仍安奉著來自當地民俗信仰中的湯守觀音、子安地藏等佛像,以及紀念對北投發展有所貢獻的村上彰一的碑文,是1座與地方歷史結合的宗教場所,見證了北投聚落溫泉旅館林立、隨著鐵路興建成為遊憩勝地的地方發展過程。

寺院的主要結構與裝飾仍完整保留了日式佛教寺院的風格,如正殿的平面格局接近正方形,內部地面有部分抬高並鋪設榻榻米。尤其是正殿屋頂在前方入口處向前伸出,形成類似玄關的空間,在日語中稱為「向拜」,就是日本佛寺常用的形式,而不會在臺灣多數寺院中看到。在正殿的屋脊、屋瓦、屋頂兩側、屋簷下方以及窗戶等處的造型裝飾,也都呈現出不同於臺灣一般佛寺的樣式特徵,是臺灣難得保存日式優美細緻造型的寺院。

普濟寺主要奉祀的是觀世音菩薩,並同時供奉有1尊「湯守觀音」。「湯」為日語溫泉之意,「湯守觀音」即是守護溫泉的觀音。在日治初年,北投已開始有溫泉產業以及日本人聚落形成,在臺灣人武力抗爭仍頻繁的背景下,當地人尋求保佑地方安寧的心靈寄託,請求官方幫助設置保護地方的神祇;當時受託的官員村上彰一請人依據古書中的觀音菩薩像雕刻石像,並因北投具有溫泉產業而命名為「湯守觀音」,在地方人士舉行開光儀式(為佛像點開佛眼以賦予靈氣的儀式)後,即形成北投特殊的地方信仰。現在正殿供桌後方牆壁所鑲嵌的1尊石製浮雕觀音像,在民國58(公元1969)以前已經奉祀在寺中,被認為就是日治時期設置的「湯守觀音」。

「觀世音菩薩」又稱「觀音菩薩」、「觀音」,在日式、漢傳、藏傳的許多佛教宗派中都受到重視與敬奉。在佛經裡觀世音菩薩誓願化身各種樣貌以救助眾生苦難,從而演變為民俗信仰中的保護神而受到廣泛的奉祀。普濟寺的湯守觀音,就是因應當地居民心靈寄託而創設出來專門守護溫泉的民俗觀音,是假托觀音菩薩的形象而展現的地方守護神的信仰,而不只是佛經記載或各佛教宗派法門中的菩薩。普濟寺在不同時代容許不同宗派佛教的僧侶住持,其所奉祀的菩薩同時也作為民間守護神信仰被看待,尤其突顯出觀音信仰能夠以不同形象顯現以因應信眾期待,並同時受到佛教宗派與民間信仰重視的特性。

此外,普濟寺的正殿旁豎立有1尊地藏王菩薩石像,菩薩右手執1支不銹鋼金剛杖,左手托著1位小孩,其型制是日式地藏王菩薩造像中專司保護小孩的「子安地藏」。但因為這尊菩薩像手抱小孩,旁邊又有1棵巨大的臺灣樟樹,樹幹中部在側看時有點突出如懷孕的樣子,長期以來被當地信眾當作是保佑生育子女的「送子觀音」;也有一些信徒認為這1尊菩薩像就是「湯守觀音」。但無論是湯守觀音、送子觀音或子安地藏,其實都是從當地居民的渴求與寄託所產生出來的信仰,呈現出民間信仰的創造性,使人們能夠因應生活中的需求,活潑地將體制化宗教塑造為更符合日常生活經驗、更親近人群的信仰對象。 

建智合十。嗡嘛呢唄美吽。
台北市北投區溫泉路112
  • 本文標籤:
回應本篇 ▼
姓名(*必填)
信箱(*必填)
網站

拖動滑塊驗證